今年“敬老月”活动时间从10月1日至10月31日。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我们,在表达孝亲尊老之情的同时,也别忘记提醒家中老人们小心电信诈骗。
据相关部门统计,中老年人(45岁以上)遭遇电话诈骗的案件占电话诈骗总发案数的六成。可见,中老年人已成为诈骗分子侵害的重点人群。不少老人都有一笔闲钱放在银行吃利息,骗子们更是对老人紧盯不放。常见的骗术有:假冒公检法诈骗、假冒亲友诈骗、投资理财诈骗、保健品诈骗。
1、假冒公检法诈骗
8月20日,深圳一78岁独居老人接到一陌生电话,被告知“有一个包裹涉嫌走私”。随即,一自称“上海市公安局”人员打来电话,要求受害人立即将其名下的银行卡开通网银,接受安全检查。当天上午,老人前往银行柜台办理了网银转账功能,并通过手机拨打“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报告了银行卡号和网银转账密码。下午,受害人回到独自居住的家中,一名年青女子上门给受害人送来了两部非智能手机,把老人原来的手机卡插入其中一部,另一部呼入和呼出均不显示号码。该女子还当面在老人的电脑上操作,植入了木马病毒。6天后老人才报警1156万元大多被境外取款。
公检法人员是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更不会用手机打电话来通知你已涉案。
2、假冒亲友诈骗
1月8日,汤旺河区82岁的丁老太接到一个自称是“儿子”的陌生来电:“妈,小三怀孕了,急需7000元钱做流产,别告诉我媳妇。”丁老太一听,心里虽然气恼,但也不能不管,就按电话里说的汇去8000元钱。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来电说钱不够,丁老太又汇过去5000元。到了晚上,丁老太放心不下儿子,偷偷打去电话。儿子一听,哪有这事呀,赶紧报了警。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警惕性差,心疼儿子的心理特点实施诈骗,接到类似电话一定要核实,千万不能盲目相信。
3、投资理财诈骗
兰山区退休老人张某听销售人员说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并承诺每半年或一年会对这些纪念品进行回收,回收价要比现在高好几万。于是在半年的时间里,他陆续投资达10万元购买了一批纪念品,坐等收益。可谁知,半年过去了,所谓的高收益没见到,收藏公司已人去楼空,老张的10万元打了水漂。
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诈骗,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知识更新慢、对金融产品了解少的弱点,以高息为诱饵骗取钱财。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轻信他人而给骗子可乘之机。在投资之前多与子女、家人或专业人士沟通,提高防范意识。
4、保健品诈骗
65岁的杨大妈曾痴迷于购买各式的保健品,成为很多保健品销售公司的“座上宾”。今年6月,杨大妈接到一个业务员的电话,通知她到某酒店参加一个健康免费讲座。杨大妈如期而至,讲座主题自然还是推销保健品,她先后购买了口服液、营养素等产品。7月11日,杨大妈再次参加这个讲座时得知,只要预付5000元,就能得到三盒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保健品,15天后这5000元将会退还。杨大妈禁不住诱惑付了5000元,买了三盒保健品。15天后去退款时,却发现保健品公司已人去楼空。
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老人关注身体健康的心理需要,通过健康讲座、推销保健品等形式实施诈骗。老年人要多关注媒体曝光的诈骗行为,不要轻信“专家”、“权威”等推销,也不要相信“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治病还要到正规医院。
提升老人防范意识,严防诈骗危害
1、子女应给以老人更多关注!防止老人被不法分子盯上;
2、千万不要轻信陌生电话!无论他是公安局还是领导;
3、千万不要将银行卡号及网银密码,透露给陌生人;
4、千万不要随意让陌生人上门,更不能让对方操作自己的电脑;
5、戒除贪婪心理,抵制虚荣心理,强化警戒心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条评论
这么版块的帖子越来越有深度了!http://tkyf.haiab.com